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氣象局入冬首發低溫特報,周末寒流入侵全台下探6度 溫度方面,北台灣今日早晚多為攝氏14、15度,白天則維持15、16度左右,感受濕冷。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自由時報》也引述中央氣象局預報員趙竑說法,表示14日到16日前中部以北海拔3500米以上高山都有降雪機會,包括拉拉山、玉山等。中南部及花東早晚約16~18度,局部可能更低溫,中部及花東白天則上探到20~24度,南部還可能達到27度,感受較為溫暖。今天清晨最低溫發生於新北市石門區富貴角11.7度,其次為桃園市楊梅區12.2度。目前預估17日晚間至18日清晨全台3000公尺以上、中部以北2000公尺(太平山、拉拉山等)高山降雪的機會最高。17日北、東部仍有局部陣雨,中南部漸漸轉晴,但氣溫仍持續下降,愈晚會愈寒冷。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彰化製雲嘉南沿海地區則因風速較強,導致地表揚塵的現象發生,空氣品質與能見度都受到影響。Amnesty International and Access Asylum Malaysia urged the government to reconsider the mass expulsion, saying that Prime Minister Anwar Ibrahims new administration would look bad if it violated the non-refoulement principle.https://t.co/LK4BXjueXR — BenarNews (@BenarNews) December 13, 2022 另外,有114名緬甸國民因COVID-19檢測呈陽性而留在馬來西亞。
」 Katrina Jorene Maliamauv也向路透社表示,「我們呼籲馬來西亞領導人應尊重人權和國際法,停止任何將人們送回暴力和危險之地(緬甸)的決定。馬來西亞時任移民局局長兼內政部長再努丁(Hamzah Zainudin)在之後申請取消這114名緬甸國民的短暫拘留,稱他們已同意被遣返。因此呼籲馬來西亞應停止將難民遣返回緬甸。我們已向上訴法院和內政部長提出上訴。
《路透社》指出,吉隆坡高等法院在13日時批准馬來西亞政府請求,但目前並不清楚這114名緬甸國民是否會立即被遣返。事實上,在去年2月軍政府於政變中奪取政權的幾日後,馬來西亞政府便遣返了1086名緬甸公民,但高等法院也暫緩驅逐1200人。
我不清楚遣返令是否會很快執行,但希望不會。不過,人權組織稱緬甸國民並非自願接受。他說,「我們希望上訴法院儘早確定日期。」 URGENT: YB @saifnasution – 114 people, incl. children, are at imminent risk of deportation. Although the court granted the previous govts request to lift the stay, MOHA can still find a way to ensure people remain safely (not detained) in Msia while their status regularised 1/ pic.twitter.com/oqqbdiwllX — Amnesty International Malaysia (@AmnestyMy) December 13, 2022 聲明表示,「(馬來西亞政府)應允許緬甸人安全地留在馬來西亞,並同時將其身份合法化,而不是在緬甸仍處於動盪狀態時,以任何方式拘留或強行他們遣返回國。
(馬來西亞)政府決心將人們驅逐出境,而不是尋找保障緬甸人民權利和安全的解決方案。《Benar News》指出,國際特赦組織為緬甸國民提供的辯護律師Lim Wei Jet表示,他們將對吉隆坡高等法院的裁決提出上訴。」不過,馬來西亞移民局也未就此事件發表聲明。馬來西亞法院在13日(週二)時批准將114名緬甸國民遣返的命令。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這三者都有他們各自的現實處境要考量。
這樣的政治選擇真可謂最省力路徑,應該是台灣這幾十年來的僵化教育造就的短線思考所致:只在意猜題拿分,無需管知識和教育的目的是什麼的「考生」體質。因此,如何既要開闢本土認同的疆土,又要能夠和淺藍溝通逐漸取代國民黨,是時力艱難的路徑。
畢竟台灣的政治難題在於國際艱難處境中,必須向一個正常國家的地位邁進以及相應的國際承認,與此同時,又要化外在的險阻為助力,將外力壓縮為內力轉化成國家社會自我改造的動力。如果柯文哲和他的政黨迴避國家認同,假裝沒有歷史,終究無法通過台灣嚴苛的政治考驗。柯文哲民眾黨「不藍不綠」搶佔選民,短線思考、沒有未來 其實,民眾黨等於透過最短路徑搶佔了中間淺藍。不需要擔心被指背刺,但是,得提防在複雜的權力格局當中被錯置、遺忘或是被放棄。如此的發展,等於提早引爆時代力量的黨內分歧,也可能揭示了台灣政治的戰國時代。一來,民進黨已經沒有位子可以容身,二來,還是可以維持新的政治力量的假象,爭取不藍不綠的選票。
看來黨內也早已顯現內部分歧,有親黃國昌派與邱顯智和王婉諭的行動時代辦公室。畢竟柯文哲個人並沒有本土認同的堅持,只要祭出「不藍不綠」,並提出人人都不排斥的「效率第一」,要搶佔這個區塊不是那麼困難。
寫完這段,令人啞然失笑,任務實在有點難,實在不是一件輕鬆的工作。假設318之後進入政界的新生代在國家認同上是接近的,他們在政治圈的出路大致可以分成: 進入民進黨。
但是,成立有別於民進黨的政黨,其難度大概是最高的,因為這六年來中央執政的剛好是民進黨。而就在時力仍舊摸索可能的立足點時,柯文哲成立了台灣民眾黨,也一舉讓戰局翻新。
畢竟,政治不是「功效」,而是歷史經驗的反芻和創新。那麼黃國昌的表態,等於加速把時力未來走向的問題攤開。最重要的是,台灣的內政始終和外交險局緊密相連,歷史的難題也將會是台灣新局的起點。而那些倒向台灣民眾黨的新人,也幾乎等於規避上述艱難考驗的政治白紙,也終將難以通過時代的考驗。
否定歷史,絕對沒有未來。318之後的新生力量面臨的當然比不上前輩們立即的命在旦夕的險惡,但是,卻是另一種難度的門檻。
我們只能說柯文哲一直還在考聯考吧。因此,在當代這個時空擔任一個有別於民進黨的本土政黨本就有它的命運格式:作為本土政黨,使命在於擴大本土認同的利基。
如果,本土第三勢力的路那麼難走,是不是就放棄,加入柯文哲路線是最簡單又立竿見影的選擇。文:林秀幸 時代力量的核心人物黃國昌在2022九合一選舉前到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的造勢場合現身支持,並加碼一句「加入這個隊伍」的話語。
很難,卻仍還是勉勵時代力量勉力為之。但是,當下的政治格局下,如果不能挖民進黨的票,就必須向中間淺藍的支持者那邊開闢,然而,中間淺藍的支持者當中,有一大半是在國家認同中搖擺的國民。進入民進黨的年輕人,起碼國家認同不會被質疑,但是,必須面臨黨內複雜的權力關係。我們就以他們目前的政治處境作為開端來討論。
台灣內政與外交險局、歷史難題並存,第三勢力何去何從? 台灣並非西歐那些沒有國家認同問題也沒有強敵壓境的國家,也不是內閣制,不容易透過不涉國家認同相近光譜的小黨共組聯合政府來執政,也不太可能像日本的戰後經驗一黨獨大到底。黨已經很小,再分裂又還剩多少呢?但是不面對,就得面臨被民眾黨裂解的後果。
畢竟,每個黨的考驗不一樣,通不過就將變成歷史的灰燼。民眾黨只要一方面讓已經對藍綠對立不耐的選民目光轉向他,一方面不要挑動國家認同的敏感神經,就可以將中間淺藍選民輕鬆入袋。
這項內外交迫的情境與政治進程恐怕連相對成熟的民進黨都不一定處理得來,更何況這個迴避歷史深度,只知道喊出「藍綠一樣爛」的平面化政黨。成立有別於民進黨的政黨。